10万级净化车间标准(2015版)
10万级净化车间标准(2015版)
10万级净化车间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有见到过,而且很多洁净室等级的要求也基本上在这个范围,那么很多人就想了解到底10万级净化车间标准是什么呢?通俗意义上来讲10万级净化车间是指工作车间里面每立方米的微粒控制在10W以内,食品行业如果有10万级的生产车间就是相当不错的!
10万级净化车间标准就是从行业标准上来说可以理解为洁净度方面的标准,一般的洁净度等级划分通常有10级,100级,10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
从换气次数角度上来说:
100000(10万)级要求每小时换气18-25次,完全换气后空气净化时间不**过40分钟。
10000(1万)级别要求每小时换气25-30次,完全换气后空气净化时间不**过30分钟。
1000(1千)级别要求每小时换气40-60次,完全换气后空气净化时间不**过20分钟。
各种等级包括10万级净化车间洁净度标准参考如下:
ISO 14644 根据悬浮粒子浓度这个一指标来划分洁净室(区)及相关受控环境中空气洁净度的等级,并且仅考虑粒径限值(低限)在0.1um~5.0um 范围内呈累积分布的粒子群。
根据粒子径,可以划分为常规粒子(0.1um~5.0um)、**微粒子(<0.1um)和宏粒子(>5.0um)。
10万级净化车间标准是:
1.尘粒较大允许数(每立方米);
2.大或等于0.5微米的粒子数不得**过3500000个,大或等于5微米的粒子数不得**过20000个;
3.微生物较大允许数;
4.浮游菌数不得**过500个每立方米;
5.沉隆菌数不得**过10个每培养皿。
压差:相同洁净度等级的净化车间压差保持一致,对于不同洁净等级的相邻净化车间之间压差要≥5Pa,净化车间与非净化车间之间要≥10Pa。
10万级净化车间验证标准案例参考
1 净化车间概述
我公司净化车间级别为十万级,局部百级,位于公司生产区域一层,建筑面积为160平米,主要用途是生产Ⅲ类医疗器械产品硅胶眼科植入物、软组织扩张器。根据我公司产品生产工艺与流程,净化车间分为平板硫化间,挤出硫化间,烘箱间,浸渍硫化间、检验包装间等。
2 验证目的
检查并确认净化车间是否符合医疗器械GMP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空调净化系统净化能力能否符合设计要求,能否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资料和文件是否符合医疗器械GMP管理的要求。
3 验证依据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YY0033《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
GB 50073《净化车间设计规范》
GB 50457《医药工业净化车间设计规范》
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6292《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 16294《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5验证方法和步骤
5.1测试所需计量器具及设备
温湿度表
热球风速计
压差表
尘埃粒子计数器
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器
恒温培养箱
以上器具设配需功能完好,需检定的应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
5.2净化车间的建筑装饰的验证
5.2.1验证要求
5.2.1.1厂房结构要求
a)净化车间的内墙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颗粒脱落,能耐受清洗和消毒。交接处是采用圆弧装饰。
b)净化车间地面应平整、无裂缝、无缺陷、易清洗。
c)安全门的密封性,紧急时易于打开,安全通道应无障碍。
d)净化车间的顶棚及进入洁净区的管道,风口与墙壁或顶棚的部位应密封良好。净化车间的门闭合时应完全密封,并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
5.2.1.2配电、照明设施要求
a)供电系统线路、配电柜、插座等电气设备符合安装要求。
b)供电线路采用暗敷铺设。电气管线管口,安装于墙上的各种电气设备与墙体接缝处应可靠密封。
c)照明灯具应外部造型简单,不易积尘,便于擦拭。照明灯具采用吸顶安装,灯具与顶棚接缝处应采用可靠密封措施。
5.2.1.3给排水管道要求
a)给水排水管材应耐腐蚀,安装连接方便。
b)水管线路检漏合格
5.2.1.5其他附属设施
净化车间入口处有防鼠设施;净化车间与非洁净区之间应安装压差计;配备人员的洗手、换鞋、消毒设施;不同房间之间有传递窗;安全门旁有手锤,洁净间通道有应急照明灯。
5.2.2验证方法
净化车间建设过程中,在施工现场对厂房的建筑装饰进行验证,工程的验证结果应填写相应的中间验收单(格式见附表1)或设备开箱检查记录(格式见附表2)。厂房竣工后,应对厂房进行现场验收并填写竣工验收单(格式见附表3)。
5.2.3判定标准
在净化车间施工过程中,中间工程通过验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净化车间竣工验收完成后,所有项目均符合验证要求的内容,则厂房的建筑装饰符合规定,通过验证。
5.3净化空调系统的验证
5.3.1净化空调系统概述
本公司十万级净化车间采用全空气风道式中央空调系统,风管材料采用镀锌薄钢板,净化空调系统风管采用聚乙烯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为B2级,净化车间外新风经初效,中效,高效空气过滤器三级过滤后送入洁净区内。高效过滤器设置在送风系统末端的送风口内。下侧为回风口,回风口加装初效过滤器,所有房间的回风经由回风管送回到空调机组。由于我公司模压硫化,挤出硫化,二次硫化生产工艺会产生微量尘埃和刺激性气体,因此在挤出硫化间,平板硫化间,烘箱间加装局部排风系统,末端为不锈钢排风罩,由镀锌薄钢板连接至排风机,风管内安装有止回阀,防止室外气流倒灌。
十万级净化车间使用的空调机组是由北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FD55W型,空调机组空调机组由初效过滤、中效过滤、制冷系统、通风系统和加热器等功能段组成。
功率为20HP。制冷量为55KW,加热量为24KW,可满足净化车间温度控制要求。
5.3.2净化空调系统安装确认
5.3.2.2 空气高效过滤器的安装要求
根据送风系统图和高效过滤器的设计安装规定,通过对下列项目的检查以确认空气高效过滤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项目有
1.安装步骤:空调器拼装结束→内部清洗→安装初、中效过滤器→风机连续运行24小时后→安装末端的高效过滤器。
2.按送风系统图在规定的位置、安装规定型号的过滤器。
3.每台高效过滤器应有合格证。
4.滤器与送风管道之间应软连接并安装有调节阀。
5.滤器与天花板之间连接牢固、密封严密。
5.3.2.3净化空调系统安装验证方法
在各个部件和设备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并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附表2),风管在安装前应进行吹洗脱脂以保证风管的清洁。清洗完毕后应填写管道系统吹洗(脱脂)记录(附表4),送风、回风管道安装完毕后,应采用200W灯光进行检漏,验证接口是否密封无漏气。检验完毕后,应填写风管漏风检查记录(附表5)。
在净化空调系统全部设备和部件安装施工完毕后,应对净化空调系统进行中间工程验收,验收包括:结构部分、通风部分和电气部分。验收完毕后填写中间验收单(附表1)。
5.3.3空调系统的运行确认
a.空调净化机组的运行确认
空调机组及风管安装完毕,经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按照操作说明开启空调系统进行运行。检查内容包括:电源自控系统:应启动关闭正常、控制灵敏;送回风管道:连接符合规定,送风管道阀门调控正常。输送风机:能正常运行、无异常振动;箱体:密封严密,不泄漏。检查完毕后应填写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附表6)。
b.净化空气输送管道的运行确认
检查内容:气密性:不泄漏;终端风阀:可调节、关闭严密。检查完毕后应填写:净化空调系统联合试运转记录(附表7)
d.空调系统的调试
将调试结果进行记录,相应的记录为:环境监测记录—温、湿度(编号:JL-6.4-01a);环境监测记录-换气次数(编号:JL-6.4-01b );环境监测记录-静压差 (编号:JL-6.4-01d);环境监测记录-尘埃数(编号:JL-6.4-01e)
净化空调系统的性能确认时间为一个月,每个工作日进行静态测试,各检测项目的频次按照YY0033《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中规定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应填写相应的环境监测记录
净化车间洁净度级别要求
无尘车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级 这个级别的洁净室主要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微电子工 业,对集成电路的精确要求为亚微米。
10级 这个级别的洁净室主要用于带宽小于2微米的半导体工业。
100级 很多人认为,这一级无尘车间是较常用因而是较重要的无尘车间,人们常常错误地将100级无尘车间称为无菌室,以说明“无菌”的或“无尘”的环境要求,100级无尘室可用于医药工业的无菌制造工艺等,这一无尘车间大量应用于,植如体内物品的制造,外科手术,包括移植手术,集成器的制造,那些对细菌感染特别敏感的病人的隔离**,比如像骨髓移植病人术后的隔离**。
1000级 这个级别的洁净室主要用于高质量光学产品的生产,还用于测试,装配飞机蛇螺仪,装配高质微型轴承等。
10000级 万级无尘车间用于液压设备或气压设备的装配,某些情况下也用于食品饮料工业,此外,万级无尘车间在医工业中也很常用。
100000级 十万级洁净室用于很多的工业部门,比如光学产品的制造,用于较小的元器件制造大型的电子系统,液压或气压系统的制造,食品饮料的生产,医、药工业也常常使用这一级无尘车间。
然而在做无尘车间设计要求应满足产品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
进行空间设计时,应仔细考虑生产洁净区与相关的辅助生产区之间的关系,必须使空间布置做到有效、灵活,对于一般的洁净室在吊顶上部或楼面下布置送风、回风和排风管道以及各种水、气、电管线等,需要设置必要的空间于垂直单向流为主的无尘车间,首先应在选择好气流流型、净化空调系统的形式和空调机、空气过滤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布置洁净室的空间:在洁净室设计特别是单向流洁净室设计中,气流流型、净化空调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方案的选择是确定洁净室空间布置的主要因素;在一般建筑设计中,空调机是建筑物的附属设备.它仅仅是补充完善建筑物的功能设备,但在洁净厂房中净化空调设备是实现空气洁净度的主要功能设备。
合理安排、布置生产洁净区,人员净化、物料净化、工艺设备及相应物料供应管线,净化空调系统和各种公用动力设施及其管线等是洁净室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
进行空间设计时,应仔细考虑生产洁净区与相关的辅助生产区之间的关系,必须使空间布置做到有效、灵活,对于一般的洁净室在吊顶上部或楼面下布置送风、回风和排风管道以及各种水、气、电管线等,需要设置必要的空间于垂直单向流为主的洁净室,首先应在选择好气流流型、净化空调系统的形式和空调机、空气过滤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布置洁净室的空间:在洁净室设计特别是单向流洁净室设计中,气流流型、净化空调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方案的选择是确定洁净室空间布置的主要因素;在一般建筑设计中,空调机是建筑物的附属设备.它仅仅是补充完善建筑物的功能设备,但在洁净厂房中净化空调设备是实现空气洁净度的主要功能设备。
当然对工业洁净室来说,生产工艺设备、工具和产品生产所需纯水、纯气、高纯化学品以及稳定的电力供应等也都是洁净厂房产品生产所必须的重要条件。
无尘车间建成后的技术经济效益,在进行洁净室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考虑到其灵活性,以便满足方便地进行技术改造,适应产品换代或设备更新的要求。洁净室的设计与一般工业厂房的装修设计有类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在其装修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一、了解业主对于洁净室拟生产的产品种类、使用情况,进而确定所设计洁净室的技术要求,洁净室设计首先要了解所设计的洁净室的用途、使用情况、生产工艺等。比如对于集成电路生产用的洁净室,其控制对象主要是空气中的尘埃,同时,针对不同集成电路特征尺寸及其集成度,空气洁净度等级、高纯度物质、防微振的要求也不同,应参照工厂的产品品种确定。
二、充分了解业主拟采用的生产工艺、工艺设备情况和对工艺布局的设想,从而协同业主确定洁净厂房各功能区的区划,确定各类生产工序的空间洁净度等级和各种控制参数。不管是一般工业厂房装修设计,还是洁净室设计,都应该做到顺应工艺流程,尽力实现物流人流的顺畅便捷,净化空调系统配置合理、气流流型选择得当,洁净厂房平面、空间布置合理,实现可靠经济运行的洁净厂房设施。
三、为确保无尘车间内的空气洁净度,洁净室设计中涉及到的各个专业设计均应采用妥善的、可靠的技术措施,从而减少或防止产生、滋生微生物,减少或阻止将微粒/微生物或可能会造成交叉污染的物料带入洁净室内,有效地将室内微粒/微生物排出,以减少或防止它们滞留洁净室内。
无尘车间设计要求点一:
动线规划要点:要检讨分析人车路径、配管系统、排气管道、原料搬运和作业的流程等,尽量缩短动线,并避免交叉,以防止交叉污染。作业者、化学药品、材料等动线勿集中;洁净室四周,宜设缓冲区;制造装置的出入,不要对作业产生大影响。
无尘车间设计要求二:
无尘车间不同级别空气洁净度的空气过滤器的选用、布置要点:对于300000级空气净化处理,可采用亚高效过滤器代替高效过滤器;空气洁净度100 级、10000级及100000级的空气净化处理,应采用初、中、高效过滤器三级过滤器;中效或高效空气过滤器宜按小于或等于额定风量选用;中效空气过滤 器宜集中设置在净化空气调节的正压段;高效或亚高效空气过滤器宜设置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末端。
无尘车间设计要求三:
这些空气净化系统的空气,如经处理仍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时,则不能循环使用:固体物料的粉碎、称重、配料、混合、制料、压片、包衣、灌装等工序;用**溶媒精制的原料药精制、干燥工序;放射性。
进入无尘车间之程序
a、踏上换鞋区入口之地板前,必须先将外鞋脱下。
b、外鞋置于鞋柜之中,洁净车间工作台,进入换衣区换穿无尘衣,依规定进入空气风淋室作空气浴
c、空气洗净室内,不可**过6个人同时进入。
d、为避免影响空气正常循环及除尘效果,人员不可倚靠在空气风淋室的门或墙上。人员必须站立于空气洗净室*踏脚板上轻微摇动双手旋转360度,以帮助灰尘掉落。
e、风嘴方向正常应是向下吹气,请勿随意拨弄调整好的风嘴方向,以求达到zui大的除尘效果。
f、头发必须盖在头罩之内,必要时可使用发罩。
g、口、鼻必须盖在口罩之内:口罩使用后即应丢弃,不可重复使用;头罩下摆必须完全扎入无尘衣之衣领内。
h、无尘衣穿着程序: (1)头罩 (2)无尘衣 (3)防护鞋(若用临时鞋套时,则需zui先穿鞋套)。当穿上无尘衣时,识别证必须挂在无尘衣外。
洁净工作台
无尘车间内的洁净工作台可根据产品要求或其他用途的要求,在操作台上保持高洁净度的局部净化。洁净工作台可以在操作台的局部空间形成无菌、无尘的局部净化,其主要组成部件有预过滤器、高效过滤器、风机机组、外壳、静压箱、台面和配套的电器元器件等。无尘车间的洁净工作台的构造要求:台面,采用木质塑料贴面贴于层压板上做成台面,温州洁净车间,或采用不锈钢做台面;箱体,用热扎薄钢板与骨架气焊易变形,可采用冷轧薄板折边搭接,大电流电焊,内表面需粘贴消声材料,大的尺寸应以通过一般房门为宜;箱体密封,所有缝隙均采用密封胶密封;操作区截面应尽可能与空气过滤器送风截面相同,尽量减少盲区;风机、电机,选用高压低噪的小型风机,风机与箱体的连接采用软连接,电机及风机均应采取减振措施;灯罩,日光灯要尽量设置在灯罩内,灯罩内要通过洁净气流;预过滤器,绍兴洁净车间,须设置预过滤器,容量要大,在使用风量下,初阻力宜小于50Pa;高效过滤器,尽量采用大面积的过滤器,减少空气过滤器的数量,过滤器与框架之间的密封应采用封导结合的双环密封系统。
GMP净化车间洁净区的设计
净化车间洁净区的设计包括洁净区、准洁净区和辅助区三部分。
净化车间的平面布置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走道布局路线
1、外廊环绕式:外廊可以有窗和无窗,兼作参观和放置一些设备用,有的在外廊内设值班采暖。外窗必须是双层密封窗。
2、内廊式:净化车间设在外围,而走廊设在内部,这种走廊的洁净度级别一般都较高,甚至和净化车间同级。
3、两端式:洁净区设在一边,另一边设准洁净和辅助用房。
4、核心式:为了节约用地、缩短管线,可以洁净区为核心,上下左右被各种辅助用房和隐蔽管道的空间包围起来,这种方式避开室外气候对洁净区的影响,减少了冷热能耗,利于节能。
二、人身净化路线
为了在操作中尽量减少人活动产生的污染,人员在进入洁净区之前,必须更换洁净服并吹淋、洗澡、消毒。这些措施即“人身净化”简称“人净”。
人净用房中更换洁净服的房间应予送风,并对入口侧等其他房间保持正压,对厕所、淋浴保持少许正压,而厕所、淋浴应保持负压。
三、物料净化路线
各种物件在送入洁净区前必须经过净化处理,简称“物净”。
物料净化路线与人净路线应分开,如果物料与人员只能在同一处进入洁净室,也必须分门而入,物料并先经过粗净化处理。
对于生产流水线不强的场合在物料路线中间可设中间库。
如果生产流水线很强,则采用直通式物料路线,有时还需要在直通路线中间设多次净化、传递设施。
在系统设计上,物净用房的粗净化和精净化阶段由于会吹落很多生微粒,所以相对洁净区应保持负压或零压,如果污染危险性大则对入口方向也要保持负压。
无尘车间净化方案解析
无尘车间净化现如今并不陌生,在很多行业,为了达到一个洁净无污染的空间,都会选择设计建设一个能控制洁净度和温湿度的空间,这样的空间能够保证产品的生产制造,这样的空间我们称之为无尘净化车间。温州康鼎净化在行业内属于领**牌经验丰富,这里为您带来无尘车间净化方案。
无尘车间大部分是以工业铝材做框架,采用风机滤网机组送风,**部盖着密缝盲板四周采用防静的电垂帘,,形成一个密缝区,内部净化级别可达100级~10万级;特别适用于车间内局部对洁净度有严格要求的区域,如流水线作业区的高精确度产品组装区。
按照无尘净化车间管理规定,无尘净化级别主要就是根据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子直径大于划分标准的粒子的数量来规定。换种解释,所谓无尘并非没有一点灰尘,而是把灰尘控制在一个非常微量的单位上。而且这个标准中符合灰尘标准的颗粒与我们常见的灰尘相比较已经是小到微乎其微。但是对于光学构造来讲,一点点的灰尘都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无尘净化车间管理规定中说明在光学构造产品的生产上,要求无尘净化车间无尘是必然的。
无尘车间净化方案之无尘车间的卫生要求
一、洁净生产区域内的卫生设施-洁净厂房卫生要求(无菌洁净室)
万级无菌操作区不应设置清洗间和带水池的洁具间,清洁用具送出该区清洁、消毒或灭菌清洁用具:定期清洗、消毒,相关管理文件送、回风过滤器框架不得采用脱屑、产尘、长菌材质得设置可开启式窗检查室应按无菌操作区管理,不得与生物检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污染菌鉴别和阳性对照试验使用同一试验室
二、无菌药品细菌内毒素控制
去除方法:超滤(液体原料)、高温(大于180℃)、酸碱处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等) 、注射用水洗涤(胶塞处理) 、活性炭吸附等
三、洗涤与干热灭菌验证
洗瓶有强排风除湿,预热段有弱排风除湿,影响洁净室压差
运行时洁净区对灭菌机不宜有正压(难以达到高温);关机时反之,以保持洁净度
玻璃瓶洗涤效果验证
标准:溶液污染瓶的洗涤效率=减少量>3(对数单位)
洗涤内包材的主要目标为去除热原
干热灭菌工艺
原理:使微生物氧化分解
除热原工艺条件较杀孢子程序苛刻
若干热法除热原工艺能使细菌内毒素下降3个对数单位,则不必进行微生物的生物指示剂挑战性试验
干热灭菌实例:隧道灭菌机验证项目
空载热分布试验
负载热穿透试验
试验材料
微生物-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制备
内毒素-大肠杆菌内毒素的制备
灭菌机冷却段高效过滤器性能试验与空气洁净度
灭菌机热量和风量平衡确认
湿热灭菌
原理:使微生物中类蛋白质及酶变性和凝固
标准灭菌时间F0
基本要求
--设备升温、降温速度符合要求
--应有空载热分布试验、负载热穿透试验和细菌挑战三个必要试验
四、空载热分布试验
方法:将热电偶编号安置于灭菌机内制定位置,按121℃,15分钟 的灭菌程序操作,连续进行3次,确定灭菌室内冷点
判断标准:各测点温度达到121℃,较冷点与各测点平均温差不**过±2.5℃为合格
负载热穿透试验
试验方法:待灭菌物每一品种、每一规格中的每一种装载组合方式中编号放置热电偶,分别进行3次灭菌操作,还应做较大与较小装载方式试验
判断标准:各种组合方式的被灭菌物中,各测点受热温度FH>=121℃(按冷点温差校正后温度),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此时,应有F0>6
蒸汽灭菌程序的验证内容
灭菌设备构造、组成部分功能、辅助系统概述、设备运行控制系统、记录系统
所使用的灭菌方式(饱和蒸汽、水浴、水喷淋式等)
灭菌的工艺参数和运行标准(温度、压力、时间等)
待灭菌物装载情况(装载方式、容器大小、较大及较小装载量)
灭菌程序的监控方法(如热电偶、生物指示剂的数量、位置及合格/不合格标准)
关键参数允许的变化范围(较大及较小)
产品所能承受的F0值限度
对灭菌工艺波动情况所做统计分析的评估报告
再验证计划
五、除菌过滤设备的基本要求
禁止使用含石棉的空气过滤器材
过滤装置是否吸附药物组分、释放物质
过滤系统要求
无泄露
压力、流速、温度要求
化学性质、pH值
溶剂溶出物
生物性质应确认
毒性试验
通过起泡点试验,判断确认孔径大小符合工艺要求
六、灌装封口设备基本要求
便于操作和调节
便于清洁处理
与单向流(层流)系统具有较佳的配合状态
可重复重现工作状态(验证目的)
高灵活性
--装量准确,精度好,装量检测方便
--速度满足生产规模要求
--分装部件可在线/离线清洗灭菌
--瓶转送系统稳定,对玻璃容器损害程度低
--灌药时无外溢、带药等现象并有无药止灌功能
--加塞位置准确
--轧盖松紧适中,产品密封性好
灌封重量监测系统
在设备较低速时进行静态充填重量检测
l100%生产能力控制:在生产速度下对所有产品进行重量控制(灌装前后设置电子称)
人工检测时应尽量加大检测频率
封口设备的验证
制品包装的气密性
-真空保持法(抽真空、全压塞、轧盖、注水试验)
--真空泄露法(常压压塞、轧盖、抽真空、注水试验)
--电真空检漏
--设备自动检漏
七、配制工艺设备与管道系统基本要求
需密闭,进出料时应尽量避免开口区暴露
计量装置准确,不会对系统造成污染
材质化学稳定性好,接触药液的表面光滑
系统清洗、消毒功能好
搅拌密封严密,不会对配料造成污染
阀门、管路连接严密,装卸方便
系统应方便进行在线清洗(CIP)、灭菌(吸吮)
配制工艺设备与管道系统的清洁验证
清洗介质-水(溶解度较大物质)
--化学清洗剂、重铬酸钾硫酸液清洗,然后用注射用水冲洗,测溶液残留物。
--1~2%过氧化氢冲洗,然后再用注射用水冲洗,测内毒素
--2%NaOH清洗后,用水冲后再用2%酸冲洗,最后用注射用水冲洗,测内毒素
清洗介质-醇(溶解度小,难溶物质)
判断标准
残留物:小等于10ppm
重铬酸钾残留物:小等于10ppm
pH值:与原注射用水一致
杂菌:小于25cfu/ml
内毒素:小于0.25EU/ml
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液为清洁剂时,因清洁能力较强,不再检测产品的残留量,而检测控制重铬酸钾硫酸液的残留量
八、无菌厂房的清洁灭菌
l检查无菌区域内的厂房清洁规程
--无菌区域的厂房灭菌介质、方法和验证文件
--无菌区域的灭菌后管理情况,无菌保证周期
无菌设备的清洁
--清洁完成后,应将水排空
--采用饱和蒸汽灭菌时,应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放置生物指示剂和温度传感器
--使用甲醛作为灭菌剂时,应对设备、容器表面的甲醛残留物检测
九、洁净(无菌)衣的洗涤与消毒灭菌确认
检查条款5204:100000级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是否在洁净室(区)内洗涤、干燥、整理,必要时是否按照要求灭菌。按此条款理解,无菌操作区工作服可在十万级,甚至三十万级区清洁,经灭菌后,装在一个加盖的容器中,然后作为一个无菌物料经物料缓冲间送入无菌操作区,但在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这种做法存在污染的风险,应尽量避免,除非有强有力的数据证明可行。
十、无菌1万级区域灭菌方法
l液体消毒剂灭菌
--室内地面、墙面、天棚、门窗
--设备、用具、操作台、桌椅表面
--设备搬入过程的消毒
l气体消毒剂灭菌(无菌室内空间)
--甲醛气体
--石碳酸与乳酸混合气体(1:1)
--戊二醛气体
--气化双氧水
--臭氧
--紫外线
无菌室灭菌标准
107个枯草芽孢杆菌灭菌后含菌量应减少3个对数单位
无菌1万级区域消毒灭菌系统验证
l细菌挑战试验
--方法:每个试验位置的培养皿内有含107个枯草芽孢杆菌的试纸2张,设定灭菌程序熏蒸后取一张试纸做菌检,如果无菌则试验完成,若有菌用另一张试纸做含菌数试验
--标准:灭菌后枯草杆菌残留104为合格
--熏蒸无菌后室内残留量的测试应有残余浓度<1~2ppm
十一、无菌药品密封性试验
供试品:3%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灌封,灭菌
菌液:大肠杆菌,32℃培养48小时,标定
供试品浸入,32℃培养14天,淋洗,消毒
检查:供试品是否浑浊,有无破裂
标准:不得浑浊,破裂者除外
阳性对照
玻璃瓶、硬质塑料瓶等无菌制品采用真空检漏。
无菌药品生产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不得回收使用
无菌药品生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设备和其他物品的清洗、干燥、灭菌到使用时间的间隔应有规定
无菌药品的药液从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和灌装完毕的时间间隔应有规定
无菌药品生产验证主要内容
生产环境(厂房)
设备(洗瓶、灭菌、过滤、灌装)
材料(瓶、塞、铝盖)
介质(N2、压缩空气)
人员(鞋、帽、衣、手套、口罩)
工艺(灌装作业要求,包括轧盖)
检验方法:无菌检查
无菌分装或无菌灌装线的培养基灌装试验,二年一次
除菌过滤系统验证